生活区
感冒自行购药时,常用的有效感冒药有哪些
艾灸使用手册
我在自己身上试遍了所有的祛湿方法
成年人英语速成指南(附资源及工具) — abetterweb3
别老用「超快洗」了!洗衣机的 6 个超实用功能,快看看你家用过没
除胶神器
1 块钱的瓶装水怎么消失了?数据揭秘卖水到底有多暴利
谁杀死了盖浇饭小店?
拔牙(智齿)
洗牙
分析做血常规的必要性和抽血的对身体的伤害
如何科学防止饿死丨硬核生存指南
自控力
病毒性感冒 VS 细菌性感冒,用药大全__中国医疗
听说最好喝的牛奶
男生体味大怎么办?
在 26 岁时写给 18 岁的自己 | Livid
完美复刻周黑鸭
本文档发布于https://mrdoc.fun
-
+
首页
我在自己身上试遍了所有的祛湿方法
> 本文由 [简悦 SimpRead](http://ksria.com/simpread/) 转码, 原文地址 [mp.weixin.qq.com](https://mp.weixin.qq.com/s/R3cag2mTzTBMf8cwGI7MqQ) 首先声明,非常不建议大家像我这样乱试各种药。 我实属无奈,西医认为我很健康(没有黑西医的意思,但我每年体检指标都正常),中医庸医多骗子多,所以我只能靠自己琢磨。 以下这些症状甚至算不上病,但是困扰我多年: * 食欲不振,吃东西没味道,吃两口就胀; * 精神不佳,容易犯困; * 喉咙总有异物感,喉头常年有一点痰,吞之不尽; * 习惯性便溏,一天两次,** 不成型; * 对冷的和油腻的东西特别敏感,一吃就容易拉肚子; * 吃不得上火的东西,一吃就嗓子冒烟; * 嗓子极易疲劳,讲话一多嗓子就很不舒服需要一直清嗓子; * 有时候睡个午觉会被喉咙干醒; * 四肢容易发冷,大夏天在办公室还要穿西装才顶得住,天冷的时候在被窝里很久脚都不会暖; * 不容易口渴,半天不喝水也没事,一喝水没过多久就上厕所; 我看了自己的舌头,湿润且胖,两侧牙印非常明显,上网查了之后说这是湿气重。加上舌苔发白和我怕冷的情况,初步判断——寒湿。 先讲一下 “湿”: 中医理论,脾主运化水湿,运化不畅就会导致湿气重,所以湿气重,本质是脾虚。 《思考中医》一书中对 “脾” 字有非常精辟的拆解。 医易同源,《易 · 系辞》开首的一句话是:“天尊地卑,乾坤定矣”,所以卑是坤,卑是地,卑是土,脾右边以 “卑” 字表意,所以脾在五行属土,土者生化万物,厚德载物。 翻译成人话就是,人的脾胃就好比自然中的土地,土地承载万物同时为万物生长提供养分,而脾胃承载食物同时为人体运行提供养分。 脾的承载能力出了问题,就像土地出问题,种不了东西,种什么死什么。 在人体表现出来就是: 1. 不想吃,不愿承载——食欲不振,吃东西没味道,吃两口就胀 2. 稍微乱吃点东西就容易拉,承载不了 3. 就算不拉也无法有效地吸收食物中的养分,身体得不到养分的充足供给,表现出来就是精神不佳易疲劳(我有阵子尝试跑步锻炼身体,发现根本跑不动,跑两下就虚得不行),表征如牙龈萎缩,指甲半月痕消失等等。 那为什么喉咙会有异物感、痰、易干燥等等各种问题呢? 这在西医里就是我们熟知的慢性咽炎(现在得这个的人特别多),一般慢性病在西医都很难治,因为慢性病的表征和本质上病因往往不同,慢性咽炎看起来是咽喉的问题,是炎症,但本质还是脾虚,吃消炎药,吃润喉片根本不解决问题。 《素问. 阴阳类论》:“一阴一阳代绝,此阴气至心,上下无常,出入不知,咽喉干燥,病在脾土”,看得一脸懵逼,没关系,我也只看懂了最后八个字,够了。 再讲一下 “寒”: 《伤寒杂病论》有一句话直接说中了我的症状:“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翻译成人话就是:动不动拉肚子,又不容易口渴的人,是寒邪入脏腑了,这种症状要用温药来增加脏腑的阳气。四逆辈指的是四逆汤、理中汤(成分是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附子汤等温药。 串在一起就是:寒邪侵入脏腑——脾阳虚——脾运化不畅——湿气重 那么具体怎么用药呢,摘录一段刘渡舟中医的论述: * 如果吐得厉害,中焦有寒,有吐有下,理中汤里要加丁香和吴茱萸,叫丁萸理中汤,增强降逆止吐作用。 * 中焦的下利,太阴之气为湿,寒湿下利,如果下利对两个腰眼觉得冷痛,屁股蛋子发沉,尾巴骨发酸,理中汤里要加苍术和附子,叫苍附理中汤(成分比附子理中丸多了一味苍术),增强祛寒除湿作用。 * 寒湿下利有时伴小便少,湿是黏腻之邪,湿是阴邪,所以小便就少,有湿了三焦就不利,理中汤里要加茯苓和泽泻,叫苓泻理中汤,增强温脾利湿作用。 藏寒,有几种原因: 1. 先天阳气不足——这种惨了,难治; 2. 嗜食寒凉——自利不渴的,赶紧别再喝什么王老吉、冰淇淋了,平时生个小病也不要动不动清热解毒的药往下吃。顺便说一下,很多人吃个火锅就上火,以为自己火气大,伸出舌头看一看,如果舌苔惨白,那就是阳虚,吃清热药只会变本加厉,吃温热药才会好。 3. 烦劳太过——《内经》讲 “阳气者,烦劳则张”,张就是发泄释放的意思。这点太过应验,我甚至曾到了周末大号正常,一到工作日就不正常的程度。 4. 作息非时——尤其是冬天,如果晚睡阳气得不到蓄养,特别容易导致藏寒。 上面四个原因,大多数年轻人估计都跟我一样,后面三个常犯。 现在我把自己走过的弯路,尝试过的所有办法和效果记录下来,供有同样不适症状的人参考: 一、某宝店家自己调的祛湿药膏  说明:吃药治病这种事还是不要去淘宝上买那些乱七八糟的店家自己配的中药,十有八九都是骗子。我问了很多卖家,大多数连寒湿和热湿都不分,中医的口碑这是这么被搞砸的。 效果:屁用没有,更严重了! 二、红豆薏米茶  说明:这可能是网上最普遍的祛湿方剂了,薏米确实健脾益胃,但是!薏米(中药叫薏苡仁)是性凉的!寒凉体质吃了只会更严重!只有麸炒薏仁(麸炒可以去除寒凉性)才是针对寒湿体质的,所有写着普通薏米祛寒湿的都是骗子。 效果:更严重了 三、参苓白术散  说明:同事推荐的中医开的药,医生说我脾虚,我问他是不是因为湿气重导致脾虚,他说是脾虚导致了湿气无法排出体外,从而导致湿气重。 效果:有效果,但是不到效如桴鼓,这味药的说明是 “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症状有一定针对性,但是由于只补脾而不驱寒,所以效果不是很明显。 四、祛湿足贴  说明:号称睡觉贴于足底涌泉穴可以吸附人体湿气 效果:用了大概一周,没什么感觉,而且晚上贴完第二天脚底板还会粘着胶,特恶心,弃用。 五、麸炒薏苡仁泡茶  说明:我开始琢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且长期吃药对身体终究不好,我应该开发一种可以长期服用的东西——药茶。于是我又结合对寒湿的新的理解,上网搜各种祛湿茶,最后给自己买了一大包的麸炒薏仁,每天拿它泡茶喝。 效果:中药这东西真不能乱喝,麸炒薏苡仁是祛湿没错,但是可能并不适合单独泡茶,喝了一阵子肚子更不舒服了。 六、李和元养脾散   说明:号称闽南秘方,某天在单位茶水间跟同事聊天的时候她推荐的,她跟我症状相近说效果很好,这药吃法很复杂,要把药粉、6-10 个鹅蛋、茶油一起装进一个猪肚里蒸,蒸熟了切片吃,别提多难吃了。 效果:有一些效果,但是吃法太复杂而且很难吃,我放弃了 七、五积散  说明:这味药来自《思考中医》的做着刘力红,书中提到五积散对于寒湿症是普适得的,明代《古今医鉴》将五积散称为寒湿圣剂。于是我打算一试,没想到,国内居然没有正规厂家生产五积散,反而日本有,我于是下了血本通过代购买了日本小太郎汉方五积散。 这里特别感慨一下,小日本的中药真的很方便吃,长条形的一小包,一撕就开,里面是散剂,入口即化还微甜。  效果:效果一般(原因后面说) 八、香砂六君丸  说明:这也是我根据药物描述给自己开的药,但并非瞎开,因为香砂 ** 丸的成分比参苓白术散多了干姜这样性热的药物和炙甘草这样性温的药物,而其本身的功效描述为 “益气健脾,和胃。用于脾虚气滞,消化不良,嗳气食少,脘腹胀满,大便溏泄。” 事实证明确实比参苓白术散要更对症。 效果:满分 10 分的话,这个药的效果能有 6 分 九、熟普  说明:这个其实不能算药,但是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以前喝的性寒的绿茶可能是罪魁祸首之一,于是我把以前常喝的绿茶(性寒)戒了,改成普洱(熟普,性温)。 效果:大有裨益,但还是要去正规店铺买,我通过朋友的朋友从云南买了几种熟普,很难喝。 十、艾草泡脚 说明:在网上看到艾草泡脚可温经散寒,祛湿止痛,助眠解疲。适用于体质虚寒湿的人群,可有效缓解因湿寒引起的秋冬怕冷、手脚冰凉、精神衰弱、失眠、易困体乏、腰酸关节疼痛、食欲不振等症状。说得神乎其神,于是我就试了一下。 效果:有一定效果,但不建议像我这样十一二点才用烫水泡脚,这样阳气被激发反而会睡不着,可以早点泡,不过我这人太懒了,艾草泡脚要先煎,没能坚持。 十一、姜粉  说明:姜性热,直接泡姜粉喝,应该可以治脏寒,这就是我一开始朴素的想法,但实际上不是这么回事,喝下去一下咽喉就不舒服了。 后面看了《思考中医》一书才知道为什么。回阳救逆的四逆汤共三味药,附子、干姜和炙甘草,附子和干姜都是大温大热,这个放在回阳药方里没毛病,那为什么还要加性平的炙甘草,而且伤寒论中还把炙甘草排在第一位呢? 为此,作者举了个很有趣的例子,说直接拿火烤地瓜,不仅会把地瓜皮烤焦,还可能外面焦了里面还没熟,正确的方法是在地上挖个坑把坑烧热,然后把地瓜埋进烧热的土里,这样出来的地瓜不仅不会焦,还熟的很均匀。 我们可以把被寒邪入侵的脏腑看成这个地瓜,如果一上来就是纯生姜汤下去,就会把脏腑烧焦(上火了),正确的方法是用火(附子、生姜)把土(炙甘草,甘草得土性最全)烧热,然后用土去温地瓜(脏腑),本质上就是土把火的灼热之性,转变成了持续的温养作用。 所以如果你想喝姜茶,别忘了加炙甘草。 十二、艾灸(大招开始了)  说明:一个偶然的事件引起了我的兴趣。我有阵子颈椎不舒服跟同事一起去做中医理疗,医师一边给我推拿一边在我们肚脐眼上放了艾灸盒熏艾灸。 我同事在旁边一直喊好烫,我居然一点不觉得,反而觉得一阵阵温热传入体内非常舒服,很快就睡着了,睡得口水都流出来,真特么丢人。最让我惊讶的是,我第二天居然不便溏了!这是我试了这么多方法最立竿见影的一次! (关于艾灸灸哪里,灸多久等疑问,我看了很多书,然后在另一篇文章——艾灸使用手册中做了详述,可供参考) 顺便说一句现在的中医诊所真是暴利啊,这艾灸一根几块钱,我去做一次艾灸居然敢收我三百多!虽说是刷医保,刷几次也是心疼。于是我给自己买了艾灸盒开始在家熏艾灸,效果显著,但是艾灸最烦人的一点是味道很重经久不散,而且每次至少需要平躺半小时以上,我只能周末两天各灸一次。 效果:立竿见影,但是缺点也很明显,要坚持,要躺着半小时以上,而且味道很熏,所以我还是没有停止去寻找新的解决办法。 十三、平安好医生在线问诊  说明:有一次女儿咳嗽我去网上找了医生问诊,觉得效果不错,就给自己找了个中医主任医师,她给我的诊断是脾虚湿阻、脾胃虚弱,给我开了下面这两个方子,然后会直接做成冲剂颗粒寄过来,还是比较方便吃的。  效果:我后面对比了以下,发现医生给我开的两个方子合在一起,成分跟参苓白术散是一样的。有效果,但是使用一段时间后效果减弱,我后面懒也就没有再去找这个医生问具体原因。 十四、艾脐贴  说明:有一次逛知乎,意外看到了一个外用药——艾脐贴,是南怀瑾大师的一个简单方子,艾绒、两三粒花椒、龙眼干碾碎揉团,晚上塞在肚脐眼里,白天拿掉。我刚开始是相当怀疑的,放肚脐眼就能吸收?不过药不贵,买回来试一下也无妨。 效果:试了几天之后,确实产生了知乎上的答主所说的反应——放臭屁、食欲明显好转,还有一个惊人变化是我变得容易出汗了。另外,便溏症状也有减轻,但是会有反复。 十五、附子理中丸  说明:这个药我其实 2018 年就试过一次,当时也是立竿见影但是后面复发,我就怀疑是药不对,后来发现错怪这个药了,复发是因为我每次感觉好点了就开始乱吃,辛辣油腻毫不忌口。 2020 年 12 月,偶然在豆瓣看到一本中医的书籍,叫《选择中医》,这本书写得有点啰嗦,但是部分内容让我深受启发,让我对附子理中丸这副药树立了坚定的信心。 书中把人的